健康卫生类
幼儿园病毒灵事件为什么违背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时间:2015-12-22 10:51:00 点击率:
官方回复:“像幼儿园这种单位的医务室,肯定很难有专业的儿科医生。因为即使在全国,儿科医生都非常稀缺。很多大医院都很难找到专业儿科医生,何况幼儿园、学校的医务室。”保定市第一医院院长郭淑芹对记者说,正因为儿科医生的稀缺,使得幼儿园、学校在招聘医务工作人员时降低了门槛,导致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难以达到要求。
“病毒灵”怎成“保健品”?
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人员及设施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应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保健室,负责保健和卫生工作。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需要取得《医师执业许可证》、《护士执业许可证》。
按照《办法》规定,托儿所、幼儿园保健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为儿童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等工作,并未包括任何诊疗工作。而按照卫生保健部门的要求,在对儿童实施服药活动时,服药幼儿家长需向幼儿所在班提供相关处方证明,家长带来的幼儿用药当日登记班里当日服喂。
而据涉事幼儿园负责人交代,因了解到“病毒灵”可以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为提高出勤率,因此给部分班级的幼儿服用,而此做法并未事先征求幼儿家长意见。
幼儿园医务工作监管亟待完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认为,此事件中园方给幼儿长期大量使用“病毒灵”类的处方药,从购药到保存直到最后的服用环节居然无人监管,其“畅通无阻”的程度令人费解。“幼儿园不合格保健医生随意给小朋友开处方药服喂,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凸显了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监管短板。”任建明说。
任建明表示,现在经常发生的是事后监管,而相关部门事前则往往更多注重审批。因此需要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观念,把好监管关,让那些没有资质的“江湖医生”进入不了医师队伍。
郭淑芹建议,除了要加强对幼儿园保健医生准入的监管。也可以考虑通过一些“短平快”的方法集中强化培训一批人员进入幼儿园保健医生队伍中。同时由大医院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给幼儿进行体检。“国内著名医学院应该多培养一些儿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儿科医生队伍中,让‘德才兼备’的毕业生担任小朋友的保健医生,家长们才能更放心。”
回复时间:时间:2015-12-22 10:55:24
回复时间:时间:2015-12-22 10: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