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类
幼儿园中用到的儿童哲学有哪些
时间:2015-12-17 14:34:00 点击率:
幼儿园中用到的儿童哲学有哪些
官方回复:绪论:儿童的哲学问题 儿童有哲学吗?
简介: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提出“儿童有哲学吗”这个问题,进而从哲学的本义、哲
学问题、
哲学思维和哲学思维方法四个方面来观察儿童,
认识到儿童与哲学有着天然的紧密
联系:儿童是一个主动地探究世界寻求智慧的主体;儿童能提出很多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
儿童的思维中体现了很多哲学思维的特征;
儿童在思维过程中,
常常不自觉地运用哲学思维
方法。
故事一:一个名叫蒂姆的大约
6
岁的孩子,一边忙着舔一个罐头,一边问:
“爸,我们怎么
能肯定所有东西都不是一个梦呢?
故事二:
据说朱熹小时候刚会说话,
他父亲就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他父亲指着天说:
“天也。
”
朱熹反问说:
“天之上何物?”
(故事可做成动画)
(一)
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
,动词性词组,是一种追求智慧的探究过程。
“哲学”这个词,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它是从古希腊“爱智慧”
(
philosophia
)
这个词来的,在英语中表述为
philosophy
,日本人利用汉语的文
成“哲学”
;中国的学者黄遵宪,把它从日本介绍了过来。
“哲学”这个词语和儿童连接在一起,是难以让人接受的。然而,从上面两个故事
中的童言稚语中,
我们又不能否认这些问题的哲理性。
其实,
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启的哲学
传统就是一种探究式的寻求真理的主动过程。柏拉图曾说,
“惊奇是哲人的感受,哲学始于
惊奇。
”亚里斯多德说过,哲学起源于怀疑和困惑。
20
世纪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哲学问
题》书中明白表示,
哲学“即使不能回答我们所希望解答的许多问题,至少有提出问题的能
力,
使我们增加对宇宙的兴趣,
甚至在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现象下,
看到事物的新奇
与值得怀疑之处”
。
从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和探究,是导源于困惑和怀疑,是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质疑
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很容易理解儿童与哲学的关系了。
首先,儿童是作为本能的探究者存在的。智慧有其最基本层面的意义,那就是适应
(按:皮亚杰对生物智慧的解释)
。自从他们被动地诞生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作为生命
体的求生本能使他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究;
其次,儿童还是作为审美的探究者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智慧还有高于维持生命延续
的另一层意义,
那就是要通达审美意义上的自在状态。儿童在一个给予的世界,也逐渐
“随
遇而安”
,进入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情境,有了主动的创造性的探求。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
又常常惊奇于自己的各种发现。
“好奇”常常为探究之始,
“惊奇”往往为探究之果,无限的
惊奇充分表现了儿童对智慧的愉悦追求(按:海德格尔对“惊奇”与“好奇”的区分)
。我
们常说,
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
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态度不是单纯的追求生存,
更是
追求愉快,
追求生命的美感。
所以他们是审美意义上的探究主体,
这种自在状态又主要表现
为他们的游戏精神。
从哲学的本义的视角来看儿童,儿童天生是一个主动探究者,是主动寻求智慧的积
极冒险家,儿童是有哲学的。
(二)
儿童与哲学问题
每一门学科,
都是对有关问题的回答。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哲学,
其内容主要围绕哲学
问题而展开。而儿童与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密切相关。
1
、
宇宙之谜的最一般问题
故事三:
波普尔在
8
岁时听人说太阳系和空间是无限的,
对此感到迷惑不解。
他无法想象一
个无限的空间,
但如果空间是有限的,
空间外面是什么东西呢?他去问他父亲,
父亲建议他
去问一个叔叔。
叔叔首先问波普尔是否理解不断延续的数系,
波普尔回答说不难理解。
然后
他要波普尔想象一堆叠着的砖,
并且把一块又一块砖加在砖堆上,
如此类推以致无穷,
永远
填不满宇宙的空间。波普尔觉得这个回答对他有所帮助。
其实,很多儿童都有过此类的“问天”之举。人生活在茫茫宇宙,自然而然要去熟悉和
理解这个家园,
儿童更是如此。
关于宇宙之谜,
各种自然科学的探索不断地给出越来越多的
谜底。但这个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而宇宙之谜中最一般的问题便是哲学问题的一大类。
2
、人生之谜的最一般问题
故事四:一个叫伊安的小孩家里来了客人,其中包括
3
个孩子。他们爱看的电视节目,
伊安
不看,而伊安爱看的节目,那
3
个孩子不爱看。他妈妈说:
“伊安,他们人多,你一个人看
电视的话,就太自私了。
”伊安只好让给他们看。可他很委屈,对妈妈说:
“妈妈,为什么
3
个人的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呢?”
哲学问题的另一大类涉及人生之谜,
问的是人生的价值、
意义和准则。
儿童在很小的时
候便提出了这类问题,
如何分苹果才是真正的公平?为什么我出身在这个家庭而不是那个家
庭?撒谎为什么不对?人死后为什么不可以像爸爸出差一样再回来?人和动物有什么不
同?今天我做什么才最好玩?他为什么和我想得不同?从摇篮时期到四处游学,
儿童无不处
在对自己生命的惊讶之中,
处在道德的困惑之中,
和无数难以选择的诱惑之中,
人生问题常
常不经意地被提出。这类问题,常因其研究内容不同而归入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
等科学门类之中,
而里面最一般的问题,
最难以用科学来言说的谜,
最具个体性和主体性的
人生之谜,却总归属在哲学的伦理学领域,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无穷的探讨之中。
3
、
文化之谜的最一般问题
哲学问题的又一大类是关于文化之谜的哲学问题,问的既不是人之所在(即宇宙)
,也
不是人之所是(即人生)
,而是人之所作(即文化)
。
“文化”
(链接二:
)的定义有无数种,
最广泛认可的一种便是“人之所作”
:人造之物。
儿童从生下来,就进入了一个充斥着文化的世界。儿童的习得和教育过程,其实质就是
经受人文教化的过程。
每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
对他原有的文化心理结构都是一种冲突,
都呈现谜一般的面貌。
文化可分三类: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总说:
撇开了文化之谜和宇宙之谜,
人生只能具有心理学上的甚至生理学上的意义;
而反过
来,宇宙之谜和文化之谜说到底是人生之谜,这三类问题中的核心是人,离开了人生之谜,
对宇宙之谜和文化之谜的探索就很难同哲学之外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划清界线
回复时间:时间:2015-12-17 14:35:57
回复时间:时间:2015-12-17 14:35:57
上一篇:幼儿园一次性碗碟能做什么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