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类
在教学方法的四个层面中教学策略具有什么特点
时间:2015-12-16 11:02:00 点击率:
官方回复:
【摘要】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全员、
全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之中。
在调动学生的诸多手段中,
引导学生交流,
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
段。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
引导学生尝试交流、
自主交流,
培养交流
意识,
提高交流能力,
逐步形成自主、
合作、
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有效
交流
发展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学中学
生主体地位回归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漠视学生作用,
使学生
沦为教学的局外人或受动者的教学模式,
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无法适应
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
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调动学生的诸多手段中,引
导学生交流,
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段。
语文学科本身就有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任
务,因而,
“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持殊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流程中,
“交流”应有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生本交流。即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长期以来,
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
语文阅读教学总在试图帮助学生寻求作
者“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诠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揣摩
和作品形式的分析过程中,我们总希望追溯文到一个“神秘”的本源,而这个连
我们自己都无法肯定的
“神秘之物”
就是我们考查学生的标准答案。
在这样一个
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说读者)主体的作用是无足重轻的,他在阅读中
必须抛开自我,完全站在作者或作品的角度,殚精竭虑,冥思苦猜,由于作品本
身固有的意义不确定性,到头来常常是一头雾水。偶尔猜中,也是“看
《三国》
流泪——替古人担忧”
,与己无关。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将学生
排除在阅读主体之外,
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作品、
作者传达出的信息,
而这个信
息可能跟他们毫不相关,自然索然无味,何谈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
接受美学则告诉我们,
文本与读者在阅读中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一方
面,
“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求作品的意义,赋予他参与
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
,
另一方面,
“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
他
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这一新的阅读审美理论,赋予每一个读者
(
当然
包括每一位学生
)
以“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
、每一个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和
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即阅读前结构解读文本,才有所谓
“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也才有今天中、高考阅读评卷中
“无对错之分,有高
2
下之别”的评卷标准。在接受美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答案是丰
富多彩的”
。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
接受美学给我们带来的阅读观念的革命,
对语文教学中
解放学生思想,
激发学习兴趣,
是至关重要的。
试想如果把每一次答题或答问看
作自已的成果展示的话,谁不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呢
?
阅读观念的转变,
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熟
读文本、
读熟文本是基础工作。
这个工作可以放在课堂中,
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
在与文本的交流中,
学生一方面要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在领会作品意义的同
时,结合自身阅读前结构,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即“参与作品意义构成”
;另一
方面,要实现与文本形式的对话,即对语言本身作出分析、判断。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成果形式,
一是对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二是就文
本提出问题。但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持宽容态度。一来,学生的
认知水平毕竟有限,
不可能与文学批评家同日而语,
我们要善于捕捉并及时肯定
学生解读信息中的每一个合理的积极因素;
二来,
学生阅读前结构参差不齐,
我
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
把握相应的评价标准,
以保护每一个学生的阅
读积极性。
第二个层面:师生交流。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学生在实现与文本交流的基础上,
还要实现与教师的交流。
师生交流的核心
问题是实现平等对话。
鉴于中国两千多年来受儒家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颇深,
要
实现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
有一个教师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的问题。
主体教育理
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颁布的
《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共同进行。
”语文教师的教学观
念要彻底改变,
倡导教学民主,
做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师生
的平等、和谐交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
师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就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来看,
我认为,
语文教师
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一般来说有两个层次,
即基础层次和发展层次:
基础层次是就解读文本存在的疑问请教老师解惑,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
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并同样要与文本有充分的交流,
成竹在胸,
沉着应
对,给学生阅读以必要的指导;发展层次是学生能对文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或内容、或形式、或浅层、或深层,因人而异,百家争鸣。这个时候,教师的平
等对话是极重要的。教师绝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居高临下。如果那样,我们就
往往只能看到学生的幼稚。
教师要站在每一位不同的学生的角度,
平视他们,
欣
3
赏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因为提出问题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
学生问题中智慧的火花,肯定其问题的价值,表扬其进步,激发其独立思考、自
主探究的浓厚兴趣。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态度要真诚,
不能
“虚假表扬”
,
不能为激励而激励,
在与学生平等、
真诚交流的前提下,
教师也要适时指出学生
思维、理解的误区,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教师也应事先准备或
适时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把学生交流后的探究引向深入。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
师生交流不流于形式,
注重效益。
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师生交流永葆生命活力。
第三个层面:生生交流。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较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
,应该说已是一个教学
观念和方法的质的飞跃。
在这样一个模式中,
师生的地位、
价值都得以保护和体
现。
教学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个活动的主角,
特别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这对
于激活我们当前缺乏活力的语文课堂,
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就人的思维而言,
这种双向活动,从长期来看,还是简单的、单调的。久而久之,也会令人生厌。
同时,
就师生关系而言,
长期几十个学生向一个教师质疑,
无论多高明的教师也
是难于应付的。因而,除师生交流之外,学生与学生交流,形成三维互动的语文
课堂教学生态,是十分重要的。
生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三个层面:一是就文本展开讨论,如文本中
的某一个观点、某一个人物、语言特色、或者文本间的异同比较,都可以作为学
生讨论的内容。新教材在编写上,本身就很注重学生的讨论,许多课后思考题,
都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好话题。
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引导员。
二是
就学生关心的某一个话题展开辩论,
这个话题可以从文本生发而来,
也可以选择
贴近学生生活的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如中学生比较关注的足球问题、网络问题、
时事热点等,都可以给学生议一议、辩一辩,一方面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另一
方面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读写听说
的全面发展。三是自主组织其它语文活动,如文学社团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等,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上三个层面的生生交流,
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对学生能力要求也不相
同,
应该说是学生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由低向高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们既要
重视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活动,
引导学
生大胆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跨越。
第四个层面:生网交流,即学生的网络交流。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
网络已全面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
们越来越感受到网络对我们生活、
工作、
学习的深刻影响。
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
回复时间:时间:2015-12-16 11:25:06
回复时间:时间:2015-12-16 11:25:06
上一篇:如何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足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