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类
怎样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教学之中
时间:2015-11-16 10:45:00 点击率:
官方回复:一、 幼儿园德育的意义
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指出 “德行越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越容易。”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及早的对其实施符合社会规范的品德教育,使其习惯于这种正确的社会行为,对其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现在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多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思想,父母的过渡宠爱和包办代替,使他们在家庭中一直处于家庭中的核心位置,加上“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不懂得关心别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铺张浪费、不爱劳动,规则意识淡薄等等。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这也是让幼儿长大后,适应社会需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与挑战,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幼儿园德育的内容
(一)礼仪教育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式,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重要保障。《新纲要》社会领域目标第二条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就是要求幼儿能够学会礼貌待人,以文明的方式对待他人,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要求幼儿学会谦让,早上来园向老师和小朋友问早,晚上放学时能主动和老师道别,得到别人帮助是主动说“谢谢”,麻烦别人学会说“请”,不小心碰到别人学会说“对不起”等等,都是礼仪教育的一部分。
(二)规则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社会,小到班级,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的运作。因此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是幼儿园德育要求的一部分。一个班级中三四十个孩子,没有规则就会乱成一锅粥,所谓班级常规的建立,就是要在班级中建立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两人以上就应该排队,懂得先来后到,学会谦让。当人多资源少的时候能学会轮流,学会分享,当人少困难大时,学会合作,学会互助。当两人产生矛盾时,学会协商而不是武力。这些虽然都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做到这些却没有那么容易,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为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爱心教育
《新纲要》社会领域目标第五条中指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也就是除了自己以外,对身边其他人、事、物的关爱,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的不同水平,从幼儿身边的人出发,范围由小到大,有具体到抽象,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爱心和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因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四)劳动教育
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劳动教育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应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机会劳动,在劳动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质;让幼儿照顾花草树木,给花儿浇浇水,给小鱼喂喂食,可以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给幼儿机会帮助老师、同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使幼儿在劳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品格的提升。
三、 德育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语言教育
语言活动中,优美的儿歌、感人的故事往往都蕴含着是非善恶,人间真情,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体会主人公勇敢、善良、勤劳、守信、诚实、宽厚等美德,从中认识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用故事感染幼儿,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及对事情的辨别能力,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幼儿弃恶扬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二)科学教育
德育在科学教育中的渗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内容本身出发进行的教育。科学教育中包含着许多有关自然环境、动植物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是爱心教育的内容之一。因此可以从这些内容出发,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珍惜生命等品质。二是从教学过程出发进行的教育。科学教育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中有个人进行的,也有小组合作进行的。因此可以在操作中,培养幼儿或独立自主,或互帮互助,同时材料的提供的缺陷性还可以培养幼儿轮流、谦让等品质。
(三)艺术教育
在艺术教育中,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音乐教育,都是美的体现,在艺术活动中,更能给幼儿一种美的熏陶,歌曲中蕴含的各种情绪,尤其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幼儿的思想,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技巧的传授,其实在许多艺术作品尤其是名画名作中,也蕴含着作者的作画动机,这些作画动机往往是作者美德的体现。
(四)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体魄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主要手段,在健康活动中,往往要求幼儿具有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等品质,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能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关心他人、照顾别人等品质以及一些规则意识。
(五)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战场,幼儿在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一例外的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平,见到别人问早问好,排队上下楼梯靠右行,得到别人帮助说谢谢,别人有需要乐意给予……这些都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活动,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浸润,才能使幼儿将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表现。
四、 德育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策略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不仅要将道理告诉给幼儿,更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品德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道德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成果。《新纲要》社会领域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因此德育教育更需要教师用实际行动感染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才能达到德育的良好效果。
配合于身教,适当的言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幼儿懂文明、讲道理,不仅用行动引导幼儿,同时也需要将这些道理告诉幼儿。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德育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需要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回复时间:时间:2015-11-16 11:32:42
回复时间:时间:2015-11-16 1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