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类
我们不拥挤教案反思
时间:2016-01-04 13:50:00 点击率:
官方回复: 通过组织本次的社会活动课《我们不拥挤》,对这节课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反思,现将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问题情境萌发幼儿对规则的内在需求。一个人真正地力量不是来源于外在,而是来源于内在,内在如果没有了需求,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就没有了动力。同样的,要让幼儿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就要让他们从内心对规则、秩序充满强烈的渴望。活动开始,我采用了“瓶中取球”的游戏方法,成功地营造了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瓶口小,每次只能取一个球,而孩子求胜心切,都想在15秒内本组能拉出最多的球。所以怎样才能取胜已经成为孩子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是孩子自己主动想要建立的。
以有效提问完善幼儿对规则的自主构建。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合作行为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小、中班的训练,大班幼儿已经基本具备了合作意识,但由于社会认知能力、交往技能水平的限制, 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水平仍然不稳定,面对复杂的合作任务,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活动中所呈现的问题情境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合作任务,所以必须将问题逐个分解,逐步解决。活动中通过提问,层层递进,引发幼儿在操作后不断反思:球为什么都堵在瓶口了?怎样让球不挤在瓶口?为什么一个一个拉球之后,15秒内取得球还这样少?怎样才能拉得快又多呢?在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逐步完善了瓶中取球的游戏规则,并总结成儿歌,用于指导幼儿操作实践。在第三次比赛中,幼儿能即时体验规则所带来的成效,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这种自由构建的规则,带来体验,带着反思,强化了幼儿对规则的积极情感,消化了他们原本对规则的逆反心理。
以案例比较引发幼儿对行为的体悟反思。社会性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指导生活。在问题情境中幼儿对“不拥挤、有秩序”的社会基本规则有了比较深切的体验后,就必须于“生活的细节处紧用力。”活动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组视频案例: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人们有序乘车,让孩子在场景比较中将自主构建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能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以此指导后面的演习行为,这也是社会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径。
回复时间:时间:2016-01-04 13:53:20
回复时间:时间:2016-01-04 13:53:20
上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有哪些版本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书新闻简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