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育儿常识——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做这五件事!
时间:2018-05-31 09:27:00
点击率:956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1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真是懒死了!”
“这辈子跟你爸没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离婚了。”
“你妈妈又蠢又笨,人的头,猪的脑子!”
“你妈妈整天跟个机关枪一样,唠唠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地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对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而且,当一方或双方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击对方,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会让他轻易就认可了父母的“负面评价”,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还会让孩子感到左右为难,对父母都不满。
现在好多人都说,现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宠坏了,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其实仔细想想,孩子身上出现的行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王姐,从来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过马路很少看红绿灯,没有车或是车流量少的时候,干脆直接冲过去。现在又出了“礼让行人”的政策,王姐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前几天,我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王姐却是破天荒地等绿灯。她说,有一次和儿子一起过马路时,儿子看着附近没有行车,便打算一路小跑到马路对面。结果刚走到半路,突然一辆出租车飞奔而来。她当时吓得真是七魂没了六魂,还好司机及时刹车。当然,也免不了一顿谩骂。
王姐反思道,正是因为在儿子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所以才会让孩子受到了错误的引诱。
不仅仅是过马路,还有家长与孩子逛超市时,本来约定只买一样玩具一样零食,但在孩子的哭闹下,父母就妥协让步了,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全部买下。这样成功了几次后,孩子内在感知的“规则”就变了:哭闹,或发脾气,就能得手。
没有规则感的孩子,一到了集体生活中或步入社会,就会发现外部强调的规则感和他已经形成的规则感,是相悖的。他们的内心肯定是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所适从,却不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父母要马上停止破坏规则的行为,不要害了你最爱的孩子!
3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刘继荣说,曾经听到儿子和同学打电话聊天:“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真正苦……”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打了个寒颤,不晓得儿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消极悲观。
于是,她对着老公大发牢骚,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么也帮不到她。老公却笑着说,儿子的这些坏情绪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刘继荣这才反应过来:儿子说的那些话,正是她的口头禅啊!每天下班后,她都是苦着一张脸回家。晚饭后,就与朋友通电话,从小职员的难,说到兼职主妇的累。诉够了苦,这一日也算交代完毕。
天天年年,一成不变的怨妇联播,不经意间,还把抑郁传染给了儿子。没有幸福感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抱怨,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它会悄然无息地潜入你的生活,吞没你的好心情,毁掉你的人生。偶尔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但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消极。
层次高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抱怨。牢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是怨天尤人。
4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很多年前,作家谢可慧在医院排队看病,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母亲一直在斥责自己的女儿,为什么把眼睛搞近视了。小姑娘很委屈,一直哭,她的母亲也哭:你怎么把眼睛搞近视了,我辛辛苦苦地把你养大,你还让我给你配眼镜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钱呐!一边说,还一边推自己的女儿。
小姑娘被自己的母亲说着,哭着跑了。
谢可慧说,她不知道她们家是不是过得很辛苦,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斥责自己的女儿,诉说自己的辛苦,认为自己的不幸福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女儿,实在不是那么体面。
曾经听到一个母亲这样说:不要随便向孩子诉苦,因为你会发现,你无意间的诉苦,会让孩子形成无形的压力。而你永远不知道,这样的压力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有智慧的父母,从不会向孩子诉苦。
5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一则新闻:
有一天,外面刮着大风,5岁男孩在阳台站了许久,老师怕孩子冷,让孩子回教室。
孩子的一句:“我想跳楼”,让老师的心里一惊。
老师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人会摔死的。”
“我就想死。”
“你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啊!”
“我就想让他们难过。他们吵架,都说死,我很难过。”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知乎的一个话题:父母吵架时,你怎么办?
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
“爸妈有次吵架,我去厨房拿了菜刀往脖子上一放,对他们说:你们吵够了没有?再吵就再也看不到我这个女儿了!”
“读小学的我,见爸妈吵架,杯子碎了一地,两个人扭打在地上,我在旁边拼命叫‘别打了,我要报警了’,然后我打了110……”
“爸妈吵架的晚上,我一个人边哭边来到小河边,坐在岸上,使劲哭,把所有的怨恨委屈恐惧都喊出去,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里都有说有笑,我家却是每天充满战争。”
“当他们吵的最凶的时候,我打开了家里的窗户,我想15楼这个高度应该会死的快一点,至少不会残疾吧,结果,被发现,没死成!”……
从回答中看出,谁也不想父母吵架,痛苦的他们甚至想结束生命。
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最亲密的人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对方、用最粗暴的方式伤害对方。
但每个家庭总有不和的时候,夫妻之间也总有吵架的时候。
层次高的父母并不是不争论,而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荀子》中说的“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他们深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笼罩孩子的是挥之不去的是噩梦,懂得按下自己的情绪暂停键,换个时间和空间去解决矛盾。
而层次低的父母,情绪自控力差,一点就炸,总是忍不住想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而不知宣泄了坏情绪,却伤害了孩子。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1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真是懒死了!”
“这辈子跟你爸没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离婚了。”
“你妈妈又蠢又笨,人的头,猪的脑子!”
“你妈妈整天跟个机关枪一样,唠唠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地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对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而且,当一方或双方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击对方,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会让他轻易就认可了父母的“负面评价”,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还会让孩子感到左右为难,对父母都不满。
如果父母因为互相攻击而关系失和,甚至会让孩子排斥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2不当着孩子的面破坏规则现在好多人都说,现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宠坏了,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其实仔细想想,孩子身上出现的行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王姐,从来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过马路很少看红绿灯,没有车或是车流量少的时候,干脆直接冲过去。现在又出了“礼让行人”的政策,王姐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前几天,我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王姐却是破天荒地等绿灯。她说,有一次和儿子一起过马路时,儿子看着附近没有行车,便打算一路小跑到马路对面。结果刚走到半路,突然一辆出租车飞奔而来。她当时吓得真是七魂没了六魂,还好司机及时刹车。当然,也免不了一顿谩骂。
王姐反思道,正是因为在儿子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所以才会让孩子受到了错误的引诱。
不仅仅是过马路,还有家长与孩子逛超市时,本来约定只买一样玩具一样零食,但在孩子的哭闹下,父母就妥协让步了,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全部买下。这样成功了几次后,孩子内在感知的“规则”就变了:哭闹,或发脾气,就能得手。
没有规则感的孩子,一到了集体生活中或步入社会,就会发现外部强调的规则感和他已经形成的规则感,是相悖的。他们的内心肯定是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所适从,却不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父母要马上停止破坏规则的行为,不要害了你最爱的孩子!
3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刘继荣说,曾经听到儿子和同学打电话聊天:“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真正苦……”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打了个寒颤,不晓得儿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消极悲观。
于是,她对着老公大发牢骚,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么也帮不到她。老公却笑着说,儿子的这些坏情绪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刘继荣这才反应过来:儿子说的那些话,正是她的口头禅啊!每天下班后,她都是苦着一张脸回家。晚饭后,就与朋友通电话,从小职员的难,说到兼职主妇的累。诉够了苦,这一日也算交代完毕。
天天年年,一成不变的怨妇联播,不经意间,还把抑郁传染给了儿子。没有幸福感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抱怨,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它会悄然无息地潜入你的生活,吞没你的好心情,毁掉你的人生。偶尔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但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消极。
层次高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抱怨。牢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是怨天尤人。
4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很多年前,作家谢可慧在医院排队看病,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母亲一直在斥责自己的女儿,为什么把眼睛搞近视了。小姑娘很委屈,一直哭,她的母亲也哭:你怎么把眼睛搞近视了,我辛辛苦苦地把你养大,你还让我给你配眼镜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钱呐!一边说,还一边推自己的女儿。
小姑娘被自己的母亲说着,哭着跑了。
谢可慧说,她不知道她们家是不是过得很辛苦,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斥责自己的女儿,诉说自己的辛苦,认为自己的不幸福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女儿,实在不是那么体面。
曾经听到一个母亲这样说:不要随便向孩子诉苦,因为你会发现,你无意间的诉苦,会让孩子形成无形的压力。而你永远不知道,这样的压力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有智慧的父母,从不会向孩子诉苦。
5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一则新闻:
有一天,外面刮着大风,5岁男孩在阳台站了许久,老师怕孩子冷,让孩子回教室。
孩子的一句:“我想跳楼”,让老师的心里一惊。
老师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人会摔死的。”
“我就想死。”
“你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啊!”
“我就想让他们难过。他们吵架,都说死,我很难过。”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知乎的一个话题:父母吵架时,你怎么办?
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
“爸妈有次吵架,我去厨房拿了菜刀往脖子上一放,对他们说:你们吵够了没有?再吵就再也看不到我这个女儿了!”
“读小学的我,见爸妈吵架,杯子碎了一地,两个人扭打在地上,我在旁边拼命叫‘别打了,我要报警了’,然后我打了110……”
“爸妈吵架的晚上,我一个人边哭边来到小河边,坐在岸上,使劲哭,把所有的怨恨委屈恐惧都喊出去,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里都有说有笑,我家却是每天充满战争。”
“当他们吵的最凶的时候,我打开了家里的窗户,我想15楼这个高度应该会死的快一点,至少不会残疾吧,结果,被发现,没死成!”……
从回答中看出,谁也不想父母吵架,痛苦的他们甚至想结束生命。
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最亲密的人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对方、用最粗暴的方式伤害对方。
但每个家庭总有不和的时候,夫妻之间也总有吵架的时候。
层次高的父母并不是不争论,而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荀子》中说的“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他们深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笼罩孩子的是挥之不去的是噩梦,懂得按下自己的情绪暂停键,换个时间和空间去解决矛盾。
而层次低的父母,情绪自控力差,一点就炸,总是忍不住想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而不知宣泄了坏情绪,却伤害了孩子。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