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过年这几天,9成父母因为这些事跟孩子吵架
时间:2017-01-23 09:45:00
点击率:1050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年前年后,孩子放假了,家长也放假了。许多妈妈觉得,应该和孩子亲近亲近了吧?没想到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真叫人“过个年也不安生”。究竟是宝宝的那些行为点燃了妈妈的“火药桶”呢?
1.一逛街就乱要东西
薇薇妈妈在采购年货时,三岁的薇薇在零食区怎么都走不动道了,完全不顾妈妈的手推车里堆满了年货,接二连三地往上放零食。妈妈告诉薇薇:”只能拿一个零食。“但薇薇不乐意,又哭又闹,拉着手推车怎么都不走,让她非常难堪。
孩子咋想的:
凭啥你能买这么多东西,我就不能要?
育儿老师说:
2.零食不住嘴
每到过年期间,乐乐妈妈就要和儿子“斗志斗勇”——乐乐实在是太喜欢吃零食和糖了,在平时尚且可以控制,但过年期间,乐乐妈妈刚把零食和糖果摆出来,一转眼就少了一大半。乐乐妈妈只好在没来客人时把零食和糖藏起来,可是藏不住。这让她十分恼火。
孩子咋想的:
零食买回来不就是为了吃吗?难道还是摆设?
育儿老师说:
过年期间,家里用来待客的糖果零食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诱惑。许多平时饮食习惯尚好的孩子都可能禁不住诱惑,大吃零食,以至于影响了正常三餐。但“藏零食”的行为往往更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觉得零食来之不易,就更想吃零食了。
针对这一情况,妈妈大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零食盒:“你可以从准备明天待客用的零食里面选出来一部分你喜欢的,但明天你只能吃这些,不能吃外面的零食了,因为外面的零食吃完了,客人要吃什么呢?而且,吃那么多零食,有再多好吃的饭都吃不下去了。”道理需要跟孩子说清楚,但孩子选出来的零食怎么吃——是一早上都吃掉,还是在一天里匀着吃,则不要干涉,让孩子自己支配。有了自主权,孩子就不再对糖和零食有那么大渴望了。
3. 见人不打招呼
过年期间,菜菜妈妈很不高兴,因为四岁的菜菜不爱叫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地说“阿姨好”、“舅妈好”,可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张嘴,还往大人身后躲,弄得菜菜妈妈特别没面子,只好讪讪地说:“这孩子,怕生”。
孩子咋想的:
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你跟我没关系!
育儿老师说: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熟人并不是她的熟人,孩子会本能地树立起“防御机制”。遇见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蹲下来,把对方郑重地介绍给孩子,并给孩子讲清楚这个人和你是什么关系。如果讲清楚后,孩子依然不愿意叫人,也不要逼迫她,更不要给她贴上“怕生”的标签,否则她就会觉得自己“怕生”理所应当。让孩子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可以让她给对方端水果,端茶水,让她参与到待客过程中,逐渐熟悉客人,最后让她和客人说再见。这时孩子往往就不会很害羞了。
4."人来疯"
饭饭今年快四岁了,让妈妈很发愁——一到家庭聚会这种人多的场合,饭饭就一会儿蹿到这儿,一会儿蹿到那儿,一会儿喊两嗓子,片刻也闲不住。眼看着亲戚朋友碍于面子不说什么,却暗暗皱眉,饭饭妈提心吊胆:难道自己的孩子真要变成别人眼中的“熊孩子”了吗?
孩子咋想的:
来了这么多人呀!好高兴!大家来看我啊!
育儿老师说:
“人来疯”的孩子通常有这些特点:热情、活泼、表现欲强,但不知道如何表现,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待客。这时,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如给客人拿水果、递烟灰缸等行为,并对孩子的礼貌表现及时夸奖。这样孩子的表现欲望会等到满足,同时也能强化这种好的行为。
另外,家长可以安排一些事情给孩子做,如:你先去自己的而房间看一会书,过一会妈妈去叫你,你出来给客人表演个节目好吗?(但不要敷衍孩子,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如果不允许就不能说这种话)。在客人离开后,要及时总结今天的表现,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不好的行为则要加以教育引导。
5.在逛商场或庙会时容易跑丢
豆豆妈常常戏称自己的孩子豆豆“撒手没”,因为豆豆看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撒开妈妈的手就跑,拉都拉不住。因为这事,豆豆妈跟豆豆发了好几回脾气。孩子看着新闻里庙会很热闹,她也哭着想去,可豆豆妈硬下心来,怎么都不同意——万一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可怎么办呢?
孩子咋想的:
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嘿!你拦着我干嘛?我要去看看!
育儿老师说:
过年是孩子增长见识的好时机。但赶上那些“行动先于大脑”的孩子,还真是不放心带他出去玩,尤其是庙会、市场这种人又多又乱的地方。但强硬制止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效果并不好。其实,妈妈们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宝贝你要保护我呀,你放开我的手我就好害怕,你一定要紧紧牵着我的手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责任心被激发,紧紧牵着妈妈的手,或即使松手,也能赶紧跑回来“安慰妈妈”了。
不过,如果庙会或市场非常拥挤,到达了人挤人的程度,还是为宝宝准备防走失设备(背包、手环等)吧。
过年期间,妈妈和宝宝都放假了,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妈妈更容易发现宝宝的一些问题。所以,并不是宝宝在过年期间变了一个样,而是宝宝平时就这样,但在过年期间暴露出来了。但过年期间并不是一个矫正宝宝不良现象的好时机,一则家长们往往忙于家务或应酬,无暇慢慢教育孩子;二则为了避免“明火”,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会对孩子放松要求;三则过年的作息、活动和平日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形成好习惯的稳定环境。因此,要想不和孩子起冲突,在平时就需要做好准备。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1.一逛街就乱要东西
薇薇妈妈在采购年货时,三岁的薇薇在零食区怎么都走不动道了,完全不顾妈妈的手推车里堆满了年货,接二连三地往上放零食。妈妈告诉薇薇:”只能拿一个零食。“但薇薇不乐意,又哭又闹,拉着手推车怎么都不走,让她非常难堪。
孩子咋想的:
凭啥你能买这么多东西,我就不能要?
育儿老师说:
即使在平时,宝宝有良好的购物习惯,懂得“一次只要一个”,但看着家长往购物车里搬这么多东西,也会疑惑:为什么你能买这么多东西,而我只能买一个呢?这时,家长需要耐下心来和宝宝解释:“过年的时候,超市、商店这些地方都不开门,因此,我们要把这段时间吃的用的都买出来,这些并不是妈妈自己的,而是家里所有人的。”
当然,孩子能明白这样的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不能随意要东西”的意识。如果孩子还没有建立这样的意识,就需要家长在进超市前和孩子约定:这次你可以买几样东西(包括玩具和食品等),并在购物期间坚决执行,用柔和而坚定地态度明白:用哭闹来要挟父母买东西是没有用的。2.零食不住嘴
每到过年期间,乐乐妈妈就要和儿子“斗志斗勇”——乐乐实在是太喜欢吃零食和糖了,在平时尚且可以控制,但过年期间,乐乐妈妈刚把零食和糖果摆出来,一转眼就少了一大半。乐乐妈妈只好在没来客人时把零食和糖藏起来,可是藏不住。这让她十分恼火。
孩子咋想的:
零食买回来不就是为了吃吗?难道还是摆设?
育儿老师说:
过年期间,家里用来待客的糖果零食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诱惑。许多平时饮食习惯尚好的孩子都可能禁不住诱惑,大吃零食,以至于影响了正常三餐。但“藏零食”的行为往往更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觉得零食来之不易,就更想吃零食了。
针对这一情况,妈妈大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零食盒:“你可以从准备明天待客用的零食里面选出来一部分你喜欢的,但明天你只能吃这些,不能吃外面的零食了,因为外面的零食吃完了,客人要吃什么呢?而且,吃那么多零食,有再多好吃的饭都吃不下去了。”道理需要跟孩子说清楚,但孩子选出来的零食怎么吃——是一早上都吃掉,还是在一天里匀着吃,则不要干涉,让孩子自己支配。有了自主权,孩子就不再对糖和零食有那么大渴望了。
3. 见人不打招呼
过年期间,菜菜妈妈很不高兴,因为四岁的菜菜不爱叫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地说“阿姨好”、“舅妈好”,可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张嘴,还往大人身后躲,弄得菜菜妈妈特别没面子,只好讪讪地说:“这孩子,怕生”。
孩子咋想的:
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你跟我没关系!
育儿老师说: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熟人并不是她的熟人,孩子会本能地树立起“防御机制”。遇见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蹲下来,把对方郑重地介绍给孩子,并给孩子讲清楚这个人和你是什么关系。如果讲清楚后,孩子依然不愿意叫人,也不要逼迫她,更不要给她贴上“怕生”的标签,否则她就会觉得自己“怕生”理所应当。让孩子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可以让她给对方端水果,端茶水,让她参与到待客过程中,逐渐熟悉客人,最后让她和客人说再见。这时孩子往往就不会很害羞了。
4."人来疯"
饭饭今年快四岁了,让妈妈很发愁——一到家庭聚会这种人多的场合,饭饭就一会儿蹿到这儿,一会儿蹿到那儿,一会儿喊两嗓子,片刻也闲不住。眼看着亲戚朋友碍于面子不说什么,却暗暗皱眉,饭饭妈提心吊胆:难道自己的孩子真要变成别人眼中的“熊孩子”了吗?
孩子咋想的:
来了这么多人呀!好高兴!大家来看我啊!
育儿老师说:
“人来疯”的孩子通常有这些特点:热情、活泼、表现欲强,但不知道如何表现,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待客。这时,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如给客人拿水果、递烟灰缸等行为,并对孩子的礼貌表现及时夸奖。这样孩子的表现欲望会等到满足,同时也能强化这种好的行为。
另外,家长可以安排一些事情给孩子做,如:你先去自己的而房间看一会书,过一会妈妈去叫你,你出来给客人表演个节目好吗?(但不要敷衍孩子,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如果不允许就不能说这种话)。在客人离开后,要及时总结今天的表现,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不好的行为则要加以教育引导。
5.在逛商场或庙会时容易跑丢
豆豆妈常常戏称自己的孩子豆豆“撒手没”,因为豆豆看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撒开妈妈的手就跑,拉都拉不住。因为这事,豆豆妈跟豆豆发了好几回脾气。孩子看着新闻里庙会很热闹,她也哭着想去,可豆豆妈硬下心来,怎么都不同意——万一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可怎么办呢?
孩子咋想的:
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嘿!你拦着我干嘛?我要去看看!
育儿老师说:
过年是孩子增长见识的好时机。但赶上那些“行动先于大脑”的孩子,还真是不放心带他出去玩,尤其是庙会、市场这种人又多又乱的地方。但强硬制止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效果并不好。其实,妈妈们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宝贝你要保护我呀,你放开我的手我就好害怕,你一定要紧紧牵着我的手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责任心被激发,紧紧牵着妈妈的手,或即使松手,也能赶紧跑回来“安慰妈妈”了。
不过,如果庙会或市场非常拥挤,到达了人挤人的程度,还是为宝宝准备防走失设备(背包、手环等)吧。
过年期间,妈妈和宝宝都放假了,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妈妈更容易发现宝宝的一些问题。所以,并不是宝宝在过年期间变了一个样,而是宝宝平时就这样,但在过年期间暴露出来了。但过年期间并不是一个矫正宝宝不良现象的好时机,一则家长们往往忙于家务或应酬,无暇慢慢教育孩子;二则为了避免“明火”,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会对孩子放松要求;三则过年的作息、活动和平日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形成好习惯的稳定环境。因此,要想不和孩子起冲突,在平时就需要做好准备。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